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

一棵大樹讀後感

一棵大樹讀後感(一)

我在第二課堂讀了一篇文章,名叫《一棵大樹》。看到題目,我有些奇怪,一顆大樹怎麼成為了主人公呢?

帶著好奇,我讀完了文章。文章里的大樹,把一個小男孩看做朋友,為了逗男孩開心,樹把自己的枝葉給男孩玩耍,讓男孩在自己的胳膊上盪鞦韆;當男孩籌錢用時,樹把自己的果子給了男孩;當男孩想要間屋子時,又是大樹,把自己的枝條給了男孩做屋;當男孩想離開這裡,還是大樹,把自己的軀幹給男孩做船。直到最後,樹把自己的最後的一樣東西——樹墩,也給了男孩當凳子。看完以後,我被大樹捨己為人的品格深深地感動了。這棵大樹,為了自己的朋友能夠快樂,不惜一切,甚至付出自己的全部。

我想,這棵大樹的品質和精神,非常值得我們學習。它雖然只是一棵樹,但它的這種精神與品質確實是我們好些人都比不上的。有句俗語叫做「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」,可見人們對友情多麼看重。世界上最珍貴的莫過於親情、友情。除了親人,最親的人便是朋友了。

為什麼這樣說呢?朋友,是開心的源泉,也是傾訴的對象。友情便如一汪清泉,滋潤了人們的心靈。沒有朋友的人,心靈如同沒有陽光的世界一樣,暗無天日,終日陰陰沉沉。常言道「話是開心鎖」,有一個聽你傾訴的朋友,會讓你的心情好起來。有快樂時,找朋友分享,快樂也會加倍,煩惱將減少。

我覺得這篇文章還著重提醒了我們一點,那就是對朋友不能過度索取。一個人,總是想方設法地壓榨朋友,從中「撈油水」,而不思為朋友付出的話,朋友必然離他遠去。即使朋友像文中的樹一樣,心甘情願地為朋友付出,也不能因此而找藉口:「我又沒有求他,是他自己願意的!」更不能抓住了朋友的這種性格,利用它無度地索取。這樣的話,朋友遲早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。

一棵大樹讀後感(二)

從前有一棵大樹,它和一個男孩兒是好朋友。每天男孩兒都跑來和它一起玩,他們很快樂。可是隨著時光流逝,男孩兒長大了。大樹感到了孤寂。一天,孩子來看大樹,「 需要一些錢。」於是大樹把自己的蘋果給了孩子。後來又一天,長大了的孩子來了,「 需要一幢房子。」於是大樹把所有的樹枝都給了孩子。又過了很長時間,孩子又回來了,「 需要一條船,駕著它到遠方去。」 於是大樹又把自己的樹幹給了孩子。又過了很久,已經變老了的孩子回來了。「非常抱歉,孩子,」大樹說,「 現在只是個老樹墩,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了。」「 現在需要的實在不多,」孩子說,「 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, 太累了」,於是孩子坐下了。大樹很快樂。

這是一個溫馨、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。男孩不停地向樹索取,樹為男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,無怨無悔,非常快樂。

這個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樹的無私、無怨,最催人淚下的是樹奉獻出了一切,卻很快樂。

看著看著,就想到父母、朋友、孩子。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,都不是無牽無掛的,父母給予其生命,老師為其啟智,朋友為其排憂解難。他們都是 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,在 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,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 們,支持 們。而 們,尤其是現在的孩子,多像那個男孩,有了快樂獨自享受,一有困難,一有挫折,才會想起他們。

昔孟母,擇鄰處,子不學,斷機杼 ,傳為美談。岳母刺字,教導兒子精忠報國,流芳千古。今人愛子,沒有理性,才發生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。

誠然,愛是無私的,如果愛心是花,那麼感恩就是這花結的果。但願所有愛心之花花都會結出累累感恩的果實 。

一棵大樹讀後感(三)

今天,我們學習了《一棵大樹》的故事,()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許許多多的圖片,讓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。

《一棵大樹》的故事其實很簡單。一個小男孩小時候經常在一棵大樹下玩耍,大樹很喜歡他,他也喜歡大樹,經常與大樹一塊嬉戲。小男孩幾乎每天都來到大樹下,跟大樹說心事,大樹每次都會耐心傾聽他,與他一同快樂,一起悲傷。一天,男孩又來到樹下,樹像以前那樣說:「孩子,爬到我的樹幹上,在樹枝上盪鞦韆,吃果子,到我的樹陰下快快活活地玩吧!」「我長大了,不想再這麼玩了,」男孩說,「我需要錢,你能給我錢嗎?」樹說:「我沒錢。我只有樹葉和果子,你采些果子去賣吧,買到城裡去,就有錢了,這樣你會高興的。」男孩爬上去,採下果子,把果子拿走了。樹感到很幸福。此後男孩很久很久沒有來,樹感到悲傷了。終於有一天,那男孩又到樹下,他已經長大了。樹高興地顫抖起來,說:「孩子,爬到我的樹枝上來盪鞦韆,快活快活。」「我忙得沒空玩這個,」男孩說,「我要成家立業,我要間屋子取暖。你能給我一間屋嗎?」「我沒有屋,」樹說,「森林是我的屋。我想,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做間屋,這樣你會,滿意的。」於是,男孩砍下樹枝,背去造屋。樹感到很高興。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沒有來了。有一天,他突然回到樹下,樹還是那樣興奮,連話都說不出來。過了一會兒,樹輕輕地說:「來啊,玩啊!」「我很傷心,沒心思玩,」他說,「我想要條船遠遠地離開這兒,我就會快樂的。」男孩把樹幹砍下來,他真的做了條船,離開了這。

多麼好的一棵樹,無私奉獻,默默地為男孩付出,毫無怨言。想到這裡,我又想到了在現實生活中像文章中的大樹和孩子,樹無私奉獻,不求回報;男孩自私、冷漠,不斷向大樹索取。在我們現實生活中,誰像大樹,誰像男孩呢?其實,爸爸媽媽像大樹,一直默默為孩子付出,從無怨言;而我們就像男孩,一直像爸爸媽媽索取。父母就像一片大森林,一直為我們遮風擋雨,而我們一直認為,只有爸爸媽媽給我們買新衣、買新布娃娃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。

如果人類是男孩,那誰又是我們的大樹呢?人類是男孩,那大自然就是大樹。森林每天都在釋放新鮮的空氣,但是我們人類又不停地砍伐樹木。現在的新鮮空氣越來越少,而二氧化碳卻越來越多。有科學家判斷,五十年後,地球上的日均溫可高達四十五度多。所以保護地球刻不容緩,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,更加愛護樹木。

大樹無私奉獻,不求回報,但是我更希望人們可以愛護好森林,不再砍伐樹木。保護好大自然是我們的義務,因為保護自然,其實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。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