勵志人生首頁人生感悟

教育,對人的生存能力進行造假

教育,對人的生存能力進行造假

足球問題,只不過是體育項目表演的造假。

而如今教育問題,則是在對人的生存能力的造假!

解決教育造假問題,核心是讓每個家庭能真正擔負起培育後人的責任。

每家每戶的孩子被集中到學校教育,形成父母放棄家庭對孩子教育責任的機會。這就相當於把每家的責任田統一交給集體耕種,結果形成「種了地,結果如何卻無人負責」的農村生產隊大鍋飯式的教育體制!

自從教育被「改革」成「重點校」之後,「重點校」獨霸優先招生權,每年從非「重點校」學區一次性選拔走全部能夠自覺學習的學生!從而,大量的學校被人為製造成喪失自覺學習學生的非「重點校」!因為各地「重點校」年年優先選拔自覺學習學生,迫使全體父母無奈的去為孩子高價購買所謂「重點校」優質教育!

「重點校」與非重點學校的巨大落差,不過是生源是否自覺學習的差距!不熟悉教育規律和學校經營內幕的父母看來,不能忍受孩子在非「重點校」環境下學習。因此,父母幾乎不顧一切籌集學費,滿足「重點校」那種賣方市場胃口。

非「重點校」被喪失自覺學習學生之後,教育名聲都每況日下。為了保持教育形象,非「重點校」校長是人人身懷悲憤,年年與「重點校」選拔的學生家長暗中聯絡,千方百計為非「重點校」回購幾株「優質學苗」。可以想像,非「重點校」想從「重點校」家長手中回購尖子生將是多麼困難的事情!( )非「重點校」只有依靠經濟手段收集「優質學苗」。所以,現在的教育市場出現了千奇百怪的學校購買考生的故事。四川南充考生張非,連續多年以本地多所高中學校考生名義去考取北大清華,因此獲取了巨額獎金,多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呀。

去年十月,一位尖子生的母親親口告訴我,她孩子已被某私立中學購買。如今,她以每月5000元工資方式在收取學校的「獎金」。另外「購生協定」中還明確:孩子若因來某中學上學未能考入某名牌大學,某中學將出資保送該生入其指定大學……

當教育市場出現公開或私下的學生交易,當考試能力變成學校的交易商品,廣大教育消費者將如何抉擇?多少家庭在強迫孩子去經歷學校出售的考試人生,為了那種因為別人去了所以自己也去的盲目教育,實在是家庭在對後代人不負責任。

教育,天然是每個家庭的內部事務。教育改革,就應該像農村改革將土地分回農民手中一樣,把每個孩子「分回」到家庭!讓孩子和父母能夠明明白白去選擇自我需要的教育!教育大鍋飯已經吃窮了無數個家庭。

推薦閱讀:[最能感動學生的「心靈教育」] [教育方法三十六計]

返回頂部